俗話說,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進入21世紀,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要想做好五金產業,給社會帶來更高的價值,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這離不開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升級。
在今日,常成腳輪作為中山市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登上了中山日報。

原文如下:
2月28日,記者從中山市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聯合會獲悉,作為全省第二個開展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試點(下簡稱“協同創新試點”),中山市去年認定53個項目入庫,累計已入庫66個項目。
“靠一己之力,我們中小企業實施改造壓力很大。這個政策讓我們‘三年計劃’用一年提前實現了?!毕硎茉圏c政策的中山常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下簡稱“常成腳輪”)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1月,《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印發,全市至少投入50億元,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其中,協同創新試點政策也被納入其中。
制造業產業門類多、中小微企業多的中山市,如何讓數字化智能化甜頭惠及企業?協同創新試點參與各方的經驗,為中山下一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參考。
項目談了兩年 企業打消顧慮變主動
2020年6月,中山市成為全省第二個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試點。圍繞五金、家電、燈具、板式家具等特色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試點將制造業企業、金融服務商、智能制造供應商、政府扶持政策組成一個共同體,推動企業入庫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轉型。其中省市兩級共30%的“真金白銀”事后獎補,最受企業青睞。
常成腳輪“五金腳輪生產線增資擴產技術改造項目”是入庫項目之一。常成腳輪位于小欖鎮,該鎮五金產業中,腳輪產業在全國市場份額占比不小。今年1月,常成腳輪項目通過了驗收,企業投入815.83萬元,省市獎補244.75萬元。
“這個項目,前前后后談了兩年才落地?!弊鳛樵擁椖恐悄苤圃旃?,中山市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永利告訴記者。孫永利說,2019年,政府還沒有協調創新政策,開始跟企業談的時候,企業一直顧慮投入能否獲得回報,政府技改政策能夠補貼多少。2020年下半年,協同創新試點在中山推行,遨博和中山市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聯合會一起走訪企業,講明30%的獎補政策,讓企業最終下了決心。
常成腳輪總經理劉大海向記者講述了過往的顧慮。企業近年一直有改造的計劃,但800多萬元的改造資金不是小數目。舊的政策對企業最終能補貼多少不明朗,企業不敢貿然實施,怕超出企業能力。如今項目實施通過驗收,政策政府補貼金額十分精確,讓企業放了心。
不到一年改造,常成腳輪的生產車間配備了數條成品自動裝配線,五金沖壓實現持續沖壓,注塑工位由機器人上料,整體運作效率大幅提升。劉大海告訴記者,今年1-2月,公司銷量同比去年增長60%。保守估計,企業僅需兩年時間便可將投入回本收回?!坝辛诉@個政策支持,我們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真是‘三步并作兩步走’?!?/span>
前面政策吃了定心丸,常成腳輪計劃再投入1000萬元繼續完善,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項目。今年《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對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項目,可以最高獎勵200萬元;同時還有貸款貼息政策等支持?!拔覀儗⒗^續抓住中山市政策紅利期,讓改造的步子走得快一些?!眲⒋蠛Uf。
劉大海表示,企業正朝著國家鼓勵的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正在申請省市級的專精特新企業,未來戰略目標是成長為行業龍頭、10億級企業。
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黃凡
相關鏈接:數字化智能化“甜頭”惠及制造中小企業